金融号
  • 金融头条
  • 金融监管
  • 金融智库
  • 财经
  • 银行
  • 中小银行
  • 金融办
  • 曝光台
  • 文化

金融APP

登录 / 注册
退出登录
中国金融网络领袖
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
  • 首页
  • 焦点 · 分析
  • 央行
  • 金管总局
  • 证监会
  • 大型银行
  • 股份制银行
  • 金融处罚
  • 城商行
  • 农商行
  • 村镇银行
  • 金融科技
  • 金融研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乔永远:疫情不改中国银行业长期发展趋势

来源: 新华网  2020-03-19 13:46:20

关注金融网
  • 微博
  • QQ
  • 微信
  • 北京8-17-5.jpg

            图片来源:微摄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金融体系运转均将产生阶段性影响。本次疫情冲击是检验近年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也是行业转型发展的“催化剂”。近期,我国金融市场的变化主要是受外围市场的影响,我们认为中国金融市场有能力抵抗内外部风险冲击,并在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 疫情不会改变中国银行业长期发展机遇。

      短期冲击已过,经济正在快速恢复。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中国经济重新启动加速键。3月17日国家发改委表示,除湖北等个别省份外,全国其他省(区、市)复工率均已超过90%,其中浙江、江苏、山东等产业大省及经济重地复工率已接近100%,铁路,民航、港口、水运均正常运营。这意味着此前制约国内经济运行的供应链错配及物流瓶颈基本消除,加上减税降费等产业优惠政策扶持以及流动性配合,预计从3月起经济活动将加速恢复。在防疫攻坚期全国所凝聚起来的向心力必然会在经济领域重放异彩,“十三五”经济翻番的增长目标仍有望完成。

      基于当前的改革动向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愿景,疫情过后政策推动的重心预计会集中在消费、科技、新兴产业等新经济领域。新经济在经济增长贡献中占比将越来越大,与之相伴的是中国金融业在助推新经济发展过程中将迎来新发展机遇。

      趋势不改,商业银行将迎来长期发展机遇。

      中长期看,疫情影响不仅对单个行业,将对社会和经济体系产生更深远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变革将促进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模式转型升级。

      本次疫情影响改变了居民生活方式和企业经营模式,将成为商业银行新一轮战略布局的起点。对于商业银行新一轮的转型发展和发展机遇,我们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把握,一是全面做好实体经济的服务;二是加大直接融资服务;三是服务于居民财富迁徙的新趋势。

      第一、全面做好实体经济的服务。

      从我国产业结构看,新兴行业正在崛起,并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传统行业更加成熟,集中度趋于提升。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龙头企业都将成为经济增速换挡阶段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而代表旧模式、落后产能的产业开始市场化出清。

      本次疫情中,新消费习惯的培育、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新消费生态的形成,将成为新兴产业提速发展的契机。新经济领域一批能够适应需求变化并引领新需求的超级企业也将加速崛起,成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商业银行正在通过股权、债权、并购贷款等多元方式,对暂时受到困难但在行业内有竞争优势的公司给与扶持,对科技创新领域进行持续性系统性支持。

      第二、加大对直接融资的服务力度。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参与直接融资。从本轮疫情冲击看,有竞争优势和业务创新的优质企业更多依赖于投行方式获得融资机会,传统商行业务接触机会较少。未来,商业银行应坚持表内与表外的分离,探索更积极作为的投行运作模式。截至2019年末,我国债券市场余额达到97.10万亿元,同比增长13.2%,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其中实体企业发行债券占社会新增融资的13.5%,债券已经是除贷款之外实体企业的第二大融资来源。商业银行表内与表外是债券的主要配置机构,这有力支持了实体企业发展和融资结构的调整。

      随着直接融资体系的壮大,商业银行将迎来三个新机会。第一,新的资产和工具。我们判断资管机构再次大规模增配地产非标的可能性不大,后续应拓展资产配置前沿,尤其利用本轮政策带来的制度红利、事件驱动机会,获得超额收益。理财子公司应发行权益或混合类产品直接开户参与相关投资,而不局限于过去只赚“优先级”的收益。第二,新的产品和场景。疫情冲击后,后续产品结构调整的核心在于拉长负债期限,本质是为资管业务募集长期资金。这将体现在持续增加非现金管理类的净值型产品比例。第三,新的平台和渠道。根据各行业协会数据汇总,当前我国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约50万亿元集中在银行理财及信托等资管机构中,相关资产管理业务的净值化转型进程将带来商业银行巨大的发展机遇。

      第三、顺应居民财富变迁趋势,增加产品销售场景。

      本轮疫情冲击后,我国居民的财富迁徙和资产重配置预计将加快。我们估计,我国居民财富总资产规模已接近500万亿元。未来我国居民将加大向优质金融资产迁徙,增加相关资管产品的配置,进而推进资本市场更大规模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目标和诉求。

      长远看,持续沉淀住客户账户资金的沉淀能力具有战略价值。本次疫情后,线上对线下的替代性增强,在线支付等互联网入口地位提升。新需求导向下,各类型金融机构将加大试水与账户相关的业务领域,比如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超级账户,基于账户的现金管理和交易银行等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也开始向客户靠拢。(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 乔永远)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

    相关新闻
    • 工商银行快速响应、高效服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03月09日09时27分
    • 中国银行党委传达学习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

      2020年03月19日17时30分
    • 人民银行:部署专项再贷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02月07日20时25分
    • 北京银行“科企贷”为科创企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2022年05月23日15时06分
    • 财经观察:欧洲多项财金举措应对疫情冲击

      2020年03月12日09时33分
    • 中行董事长刘连舸赴黑山扈和上地办公区调研疫情防控情况

      2020年02月14日15时56分
    友情链接
    • 银行网
    • 中国金融网
    • 金融号
    • 微摄
    • 国家摄影
    • 简介
    • 投稿启示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品牌联盟
    • 编辑部:zjw@financeun.com
    • 媒体合作:774353721@qq.com
    • 机构合作部:1760607283@qq.com

    京ICP备07028173号 -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0983

    Copyright © 2002-2024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

    ----------------------- 底部结束 ----------------------------->